刘林,男,山东济南人,文学博士,山东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长期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学、研究工作,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、圣地哥分校访问学者和韩国广州大学汉语写作教授,曾出版专著二部,在《外国文学研究》、《外国文学评论》、《新华文摘》、《文史哲》、《山东大学学报(哲社版)》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,主编、参编教材4部,获 “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”“2021年山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”“2023年山东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奖”,兼任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、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。近五年来主要成果:
一、 论文
1. 《美国汉学家浦安迪:重新认识中国古代小说的价值》,《学习时报》(中共中央党校主办)2025年6月20日第八版;
2. 《“文本”出场的重要契机:论巴尔特与福柯的“去作者化”之争》,《社会科学》2025年第1期,第72-84页
3. 《“比较的比较文学”:论苏源熙“<诗经>的讽喻解读”》(第二作者)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2024年第9期第57-67页;
4. 《创见与误读:论浦安迪“中国小说的兴起”研究》,《文史哲》2023年第5期第122-132页,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《复印报刊资料·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2023年第12期第175-185页;
5. 《论当今世界文学的互补性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2022年第9期第54-61页,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《复印报刊资料·外国文学研究》2023年第2期第3-12页;
6. 《论<好人难寻>的“四重寓意”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2019年第11期第83-89页,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《复印报刊资料·外国文学研究》2020年第2期第71-78页。
二、 著作
1. 专著《欧美文学的讽喻传统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;
2. 编著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术名著导读》(全二册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。
三、 国际会议
1. 2024年6月,赴希腊雅典学院参加“第17届国际文学年会”;
2. 2019年5月,赴德国纽伦堡弗里德里希—亚历山大大学参加“第11届东亚文化互动学会年会”。